古诗文知识专题二十二:古体诗(四)
(四)古体诗的平仄
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。既然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的规则,那么,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完全是自由的。但是,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,着意避免律句,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,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,区别得越明显越好,以为这样才显得风格高古。具体的做法是尽可能多用拗句,不但用律诗所容许的那一两种拗句,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拗句:
(1)从三字尾看,常见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种三字尾:
(a)平平平。这种句式叫做三平调,是古体诗中最明显的特点。
(b)平仄平。
(c)仄仄仄。
(d)仄平仄。
(2)从全句的平仄看,拗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,而是相因的。或者是第二、第四字都仄,或者是第二、第四字都平。如果是七字句,还有第四、第六字都仄或都平。
试拿岑参《白雪歌》开始的八句来看,合乎第一种情况的有三句,即“胡天八月即飞雪”,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”,“狐裘不暖锦衾薄”,合乎第二种情况(同时也合乎第一种情况)的有五句,即“北风卷地白草折”,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“散入珠帘湿罗幕”,“将军角弓不得控”,“都护铁衣冷难着”。
现在再举一个例子:
岁晏行
杜甫
岁云暮矣多北风,潇湘洞庭白雪中。渔父天寒网罟冻,莫徭射燕鸣桑弓。
去年米贵阙军食,今年米贱大伤农。高马达官厌肉酒,此辈杼轴茅茨空。
楚人重鱼不重鸟,汝休枉杀南飞鸿。况闻处处鬻男女,割慈忍爱还租庸。
往日用钱捉私铸,今许铅锡和青铜。刻泥为之最易得,好恶不合长相蒙。
万国城头吹画角,此曲哀怨何时终?
在这一首诗中,只有两个律句(“今年米贱大伤农”、“万国城头吹画角”),其余都是拗句,而且在九个平脚的句子归口就有七句是三平调。可见不是偶然的。
当然,不拘粘对也是古体诗的特点之一,这里不详细讨论了。
——摘自《诗词格律》(王力)-第二章:诗律-第六节:古体诗